“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文时间:2025-08-29

1.png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展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8月27日,“‘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研讨会”在威廉体育唯一官网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威廉希尔足球网与威廉体育唯一官网未来经济研究院共同承办,会议积极响应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聚焦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与产教融合等关键议题展开讨论,旨在提高数字经济专业师资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以高质量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200名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研讨。

2.png

上午的会议由威廉希尔足球网副院长、威廉体育唯一官网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教授主持。李三希教授首先对各位到场的嘉宾和听众表示了欢迎,并介绍本次研讨会将直面“人工智能+”带来的学术与教育双重变革,重点讨论如何让AI真正进入课堂与研究场景。他强调,AI Agent正在改变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决策不再仅由“理性人”完成,而是转向“人—机协同”的新结构;信息的获得、处理与反馈速度被极大提升,激励约束与博弈时序也随之变化,由此对产业组织、契约理论等传统理论提出系统性挑战,需要在中国情境下推进理论创新与方法升级。他还提到,我国具有极为丰富“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从工业互联网、供应链与金融风控,到公共服务、城市治理与教育评价,源源不断的真实数据与复杂问题,为高校建设案例库、项目库与方法库提供了独特土壤。李三希表示,本次会议将围绕课程体系重构、师资能力提升与产学研协同展开交流,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

3.png

威廉体育唯一官网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文钊在致辞中强调,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师资建设并推动跨学科培养。与此同时,教育强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优化行动也要求学科建设面向国家战略、经济主战场、民生需求和科技前沿,并加快人才培养从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变。数字经济专业硕士应运而生,前景广阔。李文钊强调,数字经济这一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需要探索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打造既懂经济又懂技术、具备治理能力的师资队伍。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高校协作平台,通过同行互学、校际共建形成培养共识、共建课程案例资源,共育高水平师资。威廉体育唯一官网作为全国数字经济专硕教指委秘书处所在单位,将积极服务全国数字经济专硕教育,推动构建开放共享的课程体系和师资共同体。

4.png

威廉希尔足球网教授、全国数字经济专硕教指委秘书长刘守英指出,国家出台“人工智能+”行动恰逢其时,体现了国家对于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形势准确判断。他强调,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推动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和生产力革命,真正的技术革命必须最终引发产业全面变革与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而当前我们正处在这一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刘守英认为,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在于其对经济系统的根本性重构。它正推动核心生产要素从资本转向数据,组织方式从企业转向平台,经济空间从物理城市延伸至虚拟世界。顺势人工智能带来的革命性变革,经济学必须进行重大变革。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的颠覆性变革,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他特别强调,经济学本身正面临一场范式革命。工业时代以数学和物理为底座的知识体系,必须转向“数据+计算机+人工智能+经济学”的融合新范式。经济学的研究必须从抽象的模型回归到“看得见的经验”,其核心使命应从研究资源配置,转向研究数字经济新形态下的真实世界的经济体制。这场变革要求高等教育必须重构经济学知识体系、教材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以应对人类这场社会形态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变革。

5.png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高红冰认为,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科学研究和教育的范式。他提出,人工智能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而是从底座重构了科学范式,连研究方法都要被彻底改写。过去依赖经验和抽样的研究方式,正在被大模型驱动的推理和模拟取代。高红冰指出,知识创造的模式也将随之发生颠覆,互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都已经进入教育领域,积累新的资源,这对大学传统的知识体系和教育功能将带来巨大冲击。他呼吁教师必须“告别互联网,拥抱大模型”,转变思维,从产业视角审视教学内容,勇于打破原有学科边界,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入经济学课程体系。同时主动更新知识结构,否则学生可能比老师更快掌握人工智能。高校教师唯有率先转变,才能在大模型时代继续保持学术与教育的引领力,培养出紧跟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6.png

下午的会议由威廉希尔足球网数字经济专硕项目主任、教授程华主持。

7.png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林建浩指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巨大,尤其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他特别强调非全日制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在职人士需要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完成转型,非全日制硕士项目为他们提供了重新学习和升级的机会。他提到,目前市场上甚至出现了“AI产品经理”等全新岗位,需要能与科学家沟通、理解产品设计又懂市场的人才,而现有高校课程体系仍难以完全覆盖。林建浩呼吁,高校应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人工智能相关模块,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快融入“人工智能+”产业。

8.png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威廉希尔足球网院长赵琳认为,在当前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和运用能力不断增强,交叉融合是高等教育应对新挑战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如今单纯依赖人脑和文档的传统岗位正在消失,而开发和运用人工智能的职业却在快速增加。AI不仅在替代旧岗位,同时也在创造新的职业,例如提示工程师、AI伦理官、AI维护专家等。赵琳认为,高校必须让学生具备“AI运用者”的身份和能力,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学科建设既要打牢经济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基础,也要围绕复杂现实问题,整合数据、模型、法律、伦理等多学科知识,打造新型课程体系。通过这种交叉融合,高校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研讨会在晚间进入分组交流讨论环节。来自各高校的与会教师分成13个小组,围绕“人工智能”+社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政产学研一体化等专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结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探讨高校应对新要求的思路举措。研讨中,各组成员畅所欲言,既有对政策文件精神的解读,也有对教学改革实践的反思,大家共同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为高等教育特别是经济学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享了各校在师资队伍、课程改革、产教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整个研讨过程气氛热烈,与会者纷纷表示收获良多,大家进一步凝聚了推进“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改革的共识。